主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疙瘩

2021-08-28 03:46:13 来源:银跃文学 点击:15

作者:炊国亮

疙瘩是一种吃食,在上世纪90年代的豫西地区十分流行。

疙瘩和北方地区常见的疙瘩汤是不一样的:疙瘩汤是用面粉和水搅和成的,里面再放上一些菜和佐料,而我说的疙瘩,是属于我这样特定地区和经历的人的一种回忆。

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最盼望的事情不是上体育课、参加户外活动,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是一听到铃声,就飞快的冲出教室,往学校门口跑。我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欠吃,零食也远远不如现在这么多,谁家能天天吃鸡、天天喝健力宝,在我看来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了。但是穷有穷办法,也不知是谁的发明,将一些大豆、黄豆这样的豆类作物经过挤压后变成一条条、一片片的类似于肉片一样的东西,它还不仅仅是长的像,最重要的是口感也像,尤其是再配上一些各种各样的调料。那味道,真是好极了。这些被挤压出来的豆类作物一般很硬,经过热水蒸煮后就会松软,然后就可以把它们系成一个结,这就是疙瘩了。

那个时候,各个小学的门口,每天中午和下午都会有很多小商贩,他们支起简易车架,摊开锅碗瓢盆,在路边做疙瘩。每当学生放学的时候,摊贩车前总是人山人海,我每次都是连拉带拽才能挤到跟前,然后大声喊着,“老板老板,快点快点,疙瘩疙瘩!”

一毛钱在那个时候可以买两三个疙瘩,一个疙瘩大概一两,我每次都要花上一毛钱。买疙瘩的阿姨给我一个小碟,小碟里面加些煮疙瘩的香汤,吃的是津津有味。

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要天天吃疙瘩,最好能吃一辈子!

母亲总听我说起疙瘩,就很好奇,跟我去学校门口吃了一次,说,“嗨,我以为是啥,原来是‘人造肉’!”

我问母亲什么是人造肉,母亲说,回头去菜市场给我买一些回来做,我就知道了。

没多久,母亲买了很多人造肉回来,她做了一大锅疙瘩,还请朋友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来品尝,小伙伴们都高兴的不得了,但我心里却嘀咕:母亲做的味道怎么不如路边摊贩做的好?

小学毕业后去了城里的中学,学校的门口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吃,比小学的校门口种类更多更丰富,但我最喜欢的依然是疙瘩,只是这里的做法和小学门口的做法不太一样了。

又过了三年,我去了更远的地方念高中,由于学习时间很紧,学校比较封闭,到学校外面吃小吃的机会很少了,我所喜爱的疙瘩就更吃不上了。

有一天高中放假,我路过曾经的小学,正值学生放学,我满以为能够吃上疙瘩,却未曾想,那些熟悉的卖疙瘩小贩竟然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向母亲提起这事儿,母亲说,以前在门口的小贩多是附近矿场的职工家属,随着矿场改制,许多人家的收入变的困难了,小买卖解决不了生活,他们就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去了。

虽然后来又在学校门口看到了小商贩,但是疙瘩这样的东西,好像再也没有了。

一同没有的还有我的少年时光,那个有疙瘩陪伴的少年时光。

(作者炊国亮是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癫痫病发作之后怎么做
北京癫痫病医院哪家效果好
看癫痫病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