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也有感觉(为什么植物也有感觉和生活)
植物也有感觉吗?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甚至有类似人类的感情,它们在遭到伤害时,会迅速向周围的同伴报警,提醒同伴采取防御措施。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植物语言的秘密。 受伤的植物会自卫 研究发现,当棉花遭到棉铃虫啃食或受到机械损伤时,棉苗体内两种蛋白质的活性会明显提高。这两种植物蛋白的活性提高可以帮助植物释放出成分复杂的化学物质,可以造成昆虫吞咽和消化困难。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是绿叶挥发物、萜类化合物以及草莽酸途径产物。据介绍,类似的自卫反应在大豆苗上也会出现。 受伤棉花会向同伴报警 高希武课题组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棉铃虫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了更为奇异的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自卫的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已经产生了防御反应。并且通过对植物受伤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不同时间段的定量分析,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 高希武介绍,类似的实验课题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他解释道,这说明机械损伤和棉蚜取食不仅对被伤害棉花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对未被伤害的邻近健康棉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说明机械损伤和棉蚜取食诱导植物挥发物可能参与了植物个体间的通讯。受伤的棉苗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向周围健康的同伴报警的。 课题组下一步研究将侧重于对植物受伤后发出的成分复杂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目前发现,当棉苗遭到不同种类昆虫啃食以及受到机械损伤后,所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也有所不同。这些植物对不同害虫以及机械损伤的反应之间的差异中,很可能暗含了植物通讯的密码。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植物进行通讯的密码。
植物有感觉有意识,甚至还有记忆,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
据专家的科学研究,植物是有意识地,他们不但像大家一样对自然环境有多种感觉,乃至有一定的记忆力。
那么它会了解不争朝夕相对性的大家吗?你是否还记得以前和它一起经历过什么吗?在我们触碰他们时,它也会作出反应吗?
要掌握这种难题,大家必须了解植物是怎样记忆的,及其怎样认知全球的。
植物智力。
植物有存储生理学信息的工作能力。在固定不动可预测分析的方式下,他们能够根据产生的事情记忆将记忆保存到一定的时间,并在一个比较晚的时间点获取这种记忆以做出独特的反映。植物记忆包含基因遗传和光电催化梯度方向,及其人们记忆中的一些体制。她们的体细胞能够根据电流量通讯,并具备谷氨酸受体,对记忆的产生和学习培训起着关键的功效。
可是缺憾的是,植物的记忆事实上是一种程序流程记忆,如同人体免疫对系统病毒细菌的记忆一样,取决于外部的刺激性。这类记忆水准较低,与失知相关。换句话说,从某类方式上看,植物是有目的的。
虽然有目的,但与大家不一样,它没有词义记忆和情景记忆,不可以有客观和自我认同,简易地说,他们不容易独立思考,也不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苦恼。
聪慧这一生物学特性不但发生在人们的身上,在大家古时候的一同先祖的身上,事实上也是有类似的遗传基因。克利夫·爱因斯坦觉得,它是一种劣等动物的人的大脑。
植物的感觉
植物具备十分灵敏的觉得观念,能非常好地域分彩光、高清蓝光、紫外光和远彩光。针对周边飘落的少量挥发性有机物采取行动,了解有哪些不一样的物品在触碰他们,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记牢以往,并依据他们改变现状的生理学情况。
可是,这类观念不容易优惠待遇大家,已经知道的客观事实,针对人们个人而言,植物没有一切感情,它不容易把键入的信息转换为感情,也不会像大家那样关注另一种微生物。针对植物而言,我们都是一种外界工作压力,能够提升或降低他们的存活和繁育几率。在心理状态上,她们看上去欠缺自我认同,她们所有着的本我能让她们接纳按本能反应做事的觉得,可是她们彻底没有意识到她们的忧伤,痛楚和开心。
大家把他们拟人,仅仅大家对植物生理学的主观性想象,反过来,植物不容易那样主观性地推断大家,它是一亿年来天地万物分离出来演变的结果。
我们的自我意识让我们常常通过比较他人来寻找自己,而从物种方面,又会从和其他动物比较来确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我们在动物身上发现的人性,只是智力的一种附加属性而已,因为我们和它们曾经共有基因,我们总能发现那些相似之处,而产生深深的移情效应。故事里的事,也是我们想和植物界确定友善关系的一种美好愿望。即使植物看起来总是没有表情也不会说话。
植物也有感觉吗 植物有没有感觉1、没有,受到触碰植物做出反应,这叫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借助某些挥发性化学物质来交流信息,以保护族群的健康。
2、每逢晴天丽日,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植物的树干就开始收缩,一直延续到夕阳西下。到了夜间,树干停止收缩,开始膨胀,并且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晨。
3、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但每一次搏动,膨胀总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就这样逐渐增粗长大了。可是,遇到下雨天,树干“脉搏”几乎完全停止。
植物有感觉吗?举几个例子植物体内不具有神经系统,所以植物没有知觉,植物能对外界情况能有一些反应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的激素的作用,因为这些激素使得植物具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具有感震性(所以我们碰它时他会收缩),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性(根都是向下长的)。望采纳
植物也有感觉吗?美丽的花儿总会触动我们的视觉和嗅觉。然而,你可曾想过植物也有感觉?
对于植物来说,感觉极其重要。与动物不同,植物既不能为寻找食物而四处奔走,也不能主动逃避虫害的肆虐,更不会挪动位置找寻可遮风避雨的“居所”。任凭风吹雨打、烈日曝晒,植物只能逆来顺受。因此,植物更需要灵敏的感觉来“察言观色”,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或许,你会提出质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确实,植物不像动物一样,有鼻子有眼,生耳朵,长嘴巴。没有这些感觉器官,它们怎么可能有感觉呢?你不妨跟随我们一同走进植物的感觉世界,你会慢慢明白:原来植物的感觉也很丰富啊!
植物的视觉
像人类一样,植物也会看。人类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因为眼里有光感受器;植物在它们的茎干和叶子里,也有光感受器。那么,植物看到了什么?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植物看到了光。
植物的光感受器能识别出红光和蓝光,甚至人类肉眼不能看到的光波,如光谱中的紫外光。通过这些光感受器,植物还能识别光源的方向,准确判断光线强弱,调节生理活动来适应光照周期。
达尔文的后期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了植物的趋光性(向光性),即植物往往会偏向于强光一方,以获取更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趋光性主要源于细胞内的一类光感受器——向光素。向光素对蓝光很敏感,分布于植物茎尖处。当植物向光的茎干一侧感受到蓝光,就会产生信号连锁传导,终止植物生长素的活动。与此同时,背光处的茎干细胞继续生长,这样就使植物向光强的方向弯曲生长。
另一类光感受器叫光敏色素,它能感受红光和远红光。在不同的光谱下,光敏色素有两种可相互变换的类型,即红光吸收型和远红光吸收型,主要是方便植物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源来进行生理活动。
尽管植物的向光素和光敏色素这两种光受体与动物眼睛的光受体截然不同,但有研究表明,另一类光受体——隐花色素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中,它能帮助动植物识别蓝光和紫外光。有了隐花色素光受体,植物除了可建立体内特有的生物钟或生长节律,调控生长发育,还靠它来知晓钟点时辰。
植物的触觉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而且反应敏捷。瞧,风轻轻地拂过树梢,小虫子慢慢地爬过叶片;藤蔓伸出长长的须尖儿,想找一高枝“落脚”。一次简单的触摸或轻摇都足以干扰植物的生长,这就是为什么风大的地方,植被总是低矮,呈垫状。
在一定程度上,植物能感受到机械损伤带来的感觉。触觉反应最明显的要数食肉植物“明星”——捕蝇草。捕蝇草的叶片高度特化,左右对称呈夹子状,酷似贝壳。其叶缘处排列着长长的刺毛,左右交错,闭合时密封严实。当一只苍蝇不慎落入其内,捕虫夹将以不可思议的力量迅速闭合,将其牢牢困住,慢慢享用。聪明的捕蝇草知道什么时候该“关门”,这主要归功于捕虫夹边缘的触毛可灵敏地觉察到猎物的“登门造访”。
捕蝇草对猎物的感觉与你对苍蝇爬在你的手臂上的感觉,有着惊人的相似。当皮肤上的触觉受体意识到苍蝇存在时,激活的电流沿神经传送到大脑,大脑收到信号做出应激反应。同样,当一只苍蝇蹭到捕蝇草的触毛时,产生的电流迅速传给叶子,激活了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促使捕虫夹快速关闭,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不超过0.1秒。
显然,大部分植物对外界碰触的反应没有捕蝇草这么快,但它们对外界机械刺激的反应是相似的。令人吃惊的是,动植物细胞对外界触碰的反应都由同一类蛋白质起作用。触碰受体深植于细胞膜内,当受到外界压力或变形时,它会通过细胞膜释放带电离子,形成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这些触觉反应能保证植物对外界变化做出特定、适合的应对策略。
植物的嗅觉
菟丝子是一类寄生植物,几乎没有叶绿体,只能靠吸食其他植物体内的营养来生活。为了寻找合适的栖身寄居之所,菟丝子靠嗅觉识别合适的寄主,堪称植物界的“猎犬”。有趣的是,大部分植物都有嗅觉,唯独菟丝子对臭味“情有独钟”
在嗅觉方面,植物与动物可相提并论。动物鼻子中的嗅觉受体能识别并结合空气中的目的分子,植物也有嗅觉受体并对挥发性化学物质极其敏感。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者发现,果实在自然成熟的过程会产生大量乙烯,气味香甜,可加快果实的成熟。乙烯不仅可确保一只果实熟透,还会诱使相邻果实集体成熟。果实的批量成熟对于植物的“传宗接代”来说颇为重要,因为乙烯的芳香可吸引大量动物前来品尝,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此外,气味还能帮助植物互通信息。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棵受到毛毛虫咬食的树,不仅自己会合成害虫不喜欢的化合物,还会给其他健康树发出“警报”,使远处未受咬食的健康树合成同样的化合物。
植物的味觉
人类的嗅觉和味觉往往紧密相连、各行其责:嗅觉捕捉挥发性气体,味觉识别可溶性物质。植物的嗅觉与味觉的关系同样紧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植物对虫害或病原菌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外界侵害时,植物通过释放大量挥发性气体,为同伴发出警告,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茉莉酮酸甲酯。尽管茉莉酮酸甲酯是一种高效的空气传递的信号分子,但它在植物里没有活性。相反,当它通过叶面上的气孔向外发散时,就会变成水溶性的茉莉酮酸,吸附在细胞内特定的受体上,引发叶子的抵御反应。如同人类舌头上分布着功能不一的味蕾细胞一样,植物也有不同类型的可溶性分子受体。
植物的味觉不仅可以感受危险和干旱的来临,还能识别亲缘类群。由于味觉负责识别可溶性化学物,植物的大部分味觉反应都在根部悄悄进行。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植物能利用根际间的化学信号来识别周围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类群。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相邻植物中,根际间也有信息交流。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当一排植物集体遭遇干旱时,只需1小时就可将信息传递给5排之外的植物,提醒它们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不过,虽然身为邻居,没有根际间交流的植物却没有这个应激反应。
植物的听觉
关于植物对音乐的喜好,人们众说纷纭:植物喜欢古典乐,讨厌摇滚乐;喜欢轻音乐,讨厌重金属;喜欢舒缓平和的乐曲,讨厌欢快激昂的乐曲。奇怪的是,音乐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观点却惊人地一致。
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来说,音乐与植物毫不相关,我们也没法希冀两者琴瑟和谐。然而,从理论上来说,植物能听到某些声音对于它们来说是有好处的。例如,虫子爬上叶面时的振动声,蜜蜂飞舞时的嗡嗡声,蚜虫翅膀的扑腾声,甚至由更小生物发出的极其微弱声响,都会给植物一种安全防范提示。更为离奇的是,植物还能通过识别其他植物身上发出的声音而获益。最近,瑞士伯尔尼植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捕捉到干旱来临时松树和橡树发出的超声波振动,这也许在提示其他植物做好应对干旱的准备。此外,意大利的科学家运用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听力。前期研究表明,谷物类根尖会朝着有特殊节律振动的方向生长。更有趣的是,根尖还会发出声波。
然而,目前人们还没弄清楚植物是如何产生声波的,更不用说它们是如何捕捉声音。当然,假如这项研究成功了,到那时我们就会说,植物和动物一样,都具有五官功能。无论实验结果怎样,我们都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植物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其独特的感觉体验。
(整理自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
-
- 为什么有的植物能生虫子(什么植物不会有虫子)
-
2023-12-13 09:06:32
-
- 植物油燃料为什么没市场(植物油燃料为什么没有
-
2023-12-13 09:06:32
-
- 为什么双子叶植物高等(双子叶植物是高等植物吗
-
2023-12-13 09:06:32
-
- 木兰科植物为什么那么多花(木兰科植物常绿的是
-
2023-12-13 09:06:32
-
- 为什么植物会烂了之后会臭(花死了会不会臭)
-
2023-12-13 09:06:32
-
- 为什么多肉植物叶子垂下了(多肉植物叶片下垂)
-
2023-12-13 09:06:32
-
- 在花卉市场买的风信子(买回来的风信子怎么种)
-
2023-12-13 09:06:32
-
- 树懒为什么要长植物(树懒为什么要长植物根)
-
2023-12-13 09:06:32